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专稿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路径

    王立胜;周绍东;

    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过程,在理论上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多条探索路径,包括以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蓝本的探索路径、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为主线的探索路径、以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为主线的探索路径。既有路径局限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的框架范围内,使得历史唯物主义与人类行为决策之间缺乏现实中介。基于此,本文明确区分了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和社会有机体三大范畴,提出以社会有机体为统摄进行理论体系构建的思路,并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的叙述起点、分析主线、理论来源和学科框架等若干问题。

    2017年01期 No.203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国民经济与产业经济

  • 双重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系统GMM和门槛模型的实证分析

    徐茉;陶长琪;

    利用我国1998—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从双重环境规制的视角出发,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门槛回归方法,验证了产业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效应、门槛特征及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正式环境规制使产业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有负向影响,非正式环境规制使产业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同时依据双重环境规制门槛区间,对各地区双重环境规制资源配置状况进行细分,发现呈区域差异性特征:东部地区普遍优于中西部地区。

    2017年01期 No.203 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关于“庸俗经济学”的方法论探究

    段艳芳;石越;

    经济学方法论是对经济学方法的理论研究。经济学自产生以来,每一种理论的创建、学说观点的提出,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方法。马克思将经济学划分为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两大发展阶段,并对庸俗经济学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了批判。在经济学体系日益完善、分支日益细化的今天,如何看待马克思对庸俗经济学的论断显得格外重要,它关系到我们对待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态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构建。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切入,分析庸俗经济学形成的原因,探讨其方法论特征,并对其现代适用性给予客观公允的评价。

    2017年01期 No.203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技术空间外溢对地区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郑玉;

    采用2000—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R&D溢出距离衰减性"的既定前提,评估技术空间溢出对地区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运用面板矩估计(GMM)方法,回归结果显示,技术空间外溢对以结构偏离度衡量的产业结构合理性和以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之比衡量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均有积极推动作用。考虑到距离对技术溢出的不同影响,通过不同的相对距离加权方法来度量省域间的R&D溢出,回归结果依然显著,表明研究结论是可信的。

    2017年01期 No.203 25-3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财政与金融

  • 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财政分权与创新效率——基于三阶段DEA与Tobit模型分析

    宣烨;冯涛;孔凯歌;

    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创新活动分为知识创新、研发创新和产品创新三个阶段,使用三阶段DEA方法,测算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0—2012三个阶段的创新效率,结果发现创新活动三阶段的效率值有所不同,各地区的创新效率的差异也较大。然后基于两个层面、两个维度构造了4个反映财政分权的指标,利用Tobit模型研究财政分权对各个阶段的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总体而言财政分权促进了创新效率的提高。最后基于已有的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2017年01期 No.203 3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 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估算的改进研究——基于Hicks-Moorsteen指数方法的应用及比较

    廖源;英骏;童馨乐;李扬;

    采用Hicks-Moorsteen指数方法估算了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与使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得到的估计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2001—2013年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6.45%,这主要得益于技术效率的改善,而技术进步的贡献相对较小;(2)国有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要显著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的不同;(3)采用Hicks-Moorsteen指数方法得到的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明显高于Malmquist指数方法的估计结果,与理论分析结论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2017年01期 No.203 45-5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财务与会计

  • 管理者过度自信、内部控制与企业现金持有水平

    张淑惠;王瑞雯;

    以2010—2014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并且加入内部控制的因素,进一步探究不同内部控制水平下二者影响程度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保持较高的现金持有水平;相对于内部控制水平高的企业,在内部控制水平低的企业中,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现金持有水平的相关性更为显著。证明了管理者的个人特质是影响现金持有决策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为管理者过度自信影响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假说提供了经验证据。

    2017年01期 No.203 53-5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财务透明度与治理环境的调节作用

    张正勇;陈虹;

    作为对财务信息的补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的环境、社会等非财务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09—2014年中国A股市场数据为样本,研究在不同外部治理环境与公司内部财务透明度下,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披露社会责任报告能显著降低权益资本成本,且在公司外部治理环境较差、或公司内部财务透明度较低时两者才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对于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而言,无论治理环境与财务透明度如何,披露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间均无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表明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对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作用受公司与市场环境的共同影响,但由于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质量并不高,这些报告释放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和责任危机应对情况的信息未能有效降低投资者对公司风险的评估。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经济后果方面的文献,同时对政策制定者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制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7年01期 No.203 6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工商管理与公共管理

  •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中户籍歧视力度探究——基于倾向值匹配的分析

    张书博;曹信邦;

    人力资本分割与户籍歧视共同构成一种就业路径锁定机制,这种机制会排斥一部分人进入正规就业部门,特别是具有人身依附性的户籍制度所形成的分割壁垒更为严重。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3年最新数据,在使用PSM方法来控制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来探究户籍歧视在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选择中影响的净效应。结果表明:在剥离人力资本方面差异导致的内生性之后,拥有非农业户口的个体选择正规就业的可能性比拥有农业户口的个体高出大约13个百分点。因此要正视黏着于户籍属性的隐性身份歧视,加大歧视制度的辨识力度,消除歧视机制,提高社会流动性。

    2017年01期 No.203 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供应商、客户集中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高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王立荣;周德明;王伊;陆强;

    以高端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供应商、客户集中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通过对总资产回报率进行杜邦分解,发现供应商、客户集中度是通过议价能力、交易成本、信用支付、资产利用效率4种内在机制来影响企业绩效。供应链间博弈关系所造成的议价能力和信用支付会给企业绩效带来负面影响;而供应链间合作关系所造成的交易成本降低以及资产利用效率提高,则会给企业绩效带来正面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供应商集中度与毛利率、管理费用率显著负相关,与总资产周转率显著正相关;而客户集中度与销售费用率呈显著负相关,与财务费用率、总资产周转率呈显著正相关。客户集中度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而供应商集中度对企业整体绩效影响不明显。

    2017年01期 No.203 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服务经济与贸易

  •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吗?

    刘城宇;韩峰;

    在集聚经济理论框架下,系统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机理和实现机制,采用面板FGLS法实证检验我国199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碳排放的综合影响。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专业化集聚有助于促进碳排放降低;而多样化集聚促进了碳排放增加。分地区层面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只在中部地区促进降低了碳排放,在东西部地区作用效果不明显。进一步,分行业层面的检验结果显示,六大生产性服务行业中只有电力煤气供水与批发和零售业的专业化集聚显著促进了碳排放降低;科技服务和地质勘查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指标虽不显著,但符号显示其促进碳排放降低;其他五个行业的多样化集聚明显有助于碳排放增加。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规模不匹配、融合程度低是无法形成有效减排机制的主要原因。因此,当前政府的工作重点是努力实现产业结构在合理比例与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协调发展,通过产业集聚效应促进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2017年01期 No.203 91-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 “互联网+”时代江苏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张敏;顾薇;

    "互联网+"概念的出现,为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支柱产业的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更为广阔的孵化平台。通过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包括江苏省在内的12个省市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江苏和北京文化产业创新的发展水平居于全国领先地位,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差异明显。江苏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投入产出效率偏低,文化产业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且品牌影响力不强。为此,应提升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投入产出效率,壮大文化产业市场主体,促进江苏文化产业整体协调发展,打造一系列文化产业知名品牌。

    2017年01期 No.203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