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是否促进了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基于省际和门限特征的实证分析Does Informatization Promot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China? Based on Inter-provincial and Threshold Characteristics
闫超栋;马静;李俊鹏;
摘要(Abstract):
重点关注信息化发展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这一现实问题。基于2003—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信息化对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强度以及可能存在的非线性约束机制。研究发现:信息化显著促进了中国工业转型升级,但存在区域差异,其中对中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信息化对工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呈现显著的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且在充分考虑市场化程度、两化融合水平和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调节下,促进效果会进一步得到强化。研究结论为中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深入实施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奠定了理论与事实基础。
关键词(KeyWords): 信息化;工业转型升级;影响机制分析;非线性效应;工具变量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多模态特征融合的网络舆情智能发现与检测及演化研究”(72174086);; 江苏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江苏工业转型升级效果评价及信息化支持研究”(BR2018018);; 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工业转型升级匹配效应统计分析及政策优化研究”(2019LZ25)
作者(Authors): 闫超栋;马静;李俊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韩先锋,惠宁,宋文飞.信息化能提高中国工业部门技术创新效率吗[J].中国工业经济,2014(12):70-82.
- [2]谭清美,陈静.信息化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20):55-62.
- [3]李波,梁双陆.信息通信技术、信息化密度与地区产业增长——基于中国工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9):58-71.
- [4]李琳,周一成.“互联网+”是否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的提升?——来自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证据[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71-79.
- [5]黄群慧,余泳泽,张松林.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内在机制与中国经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9(8):5-23.
- [6]齐俊妍,强华俊.跨境数据流动限制、数字服务投入与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J].产业经济研究,2022(1):114-128.
- [7]惠宁,刘鑫鑫.信息化对中国工业部门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效应[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94-103.
- [8]马静,闫超栋.中国工业转型升级效果评价、地区差距及其动态演化[J].现代经济探讨,2020(8):78-89.
- [9]郭家堂,骆品亮.互联网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吗?[J].管理世界,2016(10):34-49.
- [10]叶祥松,刘敬.政府支持与市场化程度对制造业科技进步的影响[J].经济研究,2020(5):83-98.
- [11]焦勇,杨蕙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耦合程度和增值能力[J].社会科学研究,2017(4):46-55.
- [12]魏江,黄学.高技术服务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5(12):9-18.
- [13]韩峰,阳立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如何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一个集聚经济与熊彼特内生增长理论的综合框架[J].管理世界,2020(2):72-94.
- [14]刘晓光,张勋,方文全.基础设施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基于劳动力转移的视角[J].世界经济,2015(3):145-170.
- [15]陈斌开,林毅夫.发展战略、城市化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社会科学,2013(4):81-102.
- [16]蒋殿春,王春宇.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32-43.
- [17]茶洪旺,左鹏飞.中国区域信息化发展水平研究——基于动态多指标评价体系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6(9):53-63.
- [18]NUNN N,QIAN N.US food aid and civil conflic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4,104(6):1630-1666.
- [19]韩海彬,张莉.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门槛效应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5(8):11-21.
- [20]RICCARDO L,GIULIO P.Nonlinear adjustment in US bond yields:an empirical analysis with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J].Economic modelling,2009,26(3):659-667.
- [21]李平,许家云.国际智力回流的技术扩散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地区差异及门槛回归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1(3):9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