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流通与贸易

  • 商业增长的动力与实现——基于江苏省商业组织创新的思考

    高觉民;

    商业增长是由"新商机"、"新组织"、"新制度"构成的运行机制实现的。其中,一种内生动力是商人牟利欲望激发的经商技术,外生动力是生产与需求的双重结构及制度的牵引。目前,江苏省商业增长中存在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在自身增长动力方面,发现商机的意念较弱,商业组织的自身体系与经济结构未达到合理匹配;二是在消费动力方面,存在长期偏低的消费率和城乡消费"二元结构",导致生产服务业和农村商业组织发展缓慢。为激发商业增长的动力,应赋予商业企业组织柔性化,使商业组织健全化和网络化,建设学习型商业组织,推进商业组织与市场的制度化,以实现未来商业增长。

    2008年02期 No.15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江苏省流通业竞争力评价研究——基于13个地级市层面的分析

    宗颖;

    本文以流通业发展的特点为基础,试图建立一个反映地区流通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选取影响流通业竞争力4大主要因素和14项指标,确立相应的评价模型,利用江苏省2006年13个地级市的原始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各地区综合竞争力指标水平。本文基本结论是流通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同时具有动态收敛性。这为进一步了解江苏各地区流通业发展的实际水平、提升地区流通业竞争力、提出客观的政策建议提供有益的参考。

    2008年02期 No.150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 略论提升苏南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侯立军;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苏南地区要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下工夫。本文对苏南地区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苏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苏南地区产业竞争力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建议。

    2008年02期 No.150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区域技术创新扩散与经济增长收敛——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研究

    皮永华;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运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动态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技术创新扩散问题,发现上海地区的技术创新对江苏和浙江地区存在明显的扩散效应,并且,这种技术创新的扩散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减少了整个区域内的差距,表现出了一定的经济增长收敛性。

    2008年02期 No.150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金融·财税·保险

  • 实际汇率与实际利差:理论模型与实证的发展

    刘淄;

    Frankel在Dornbush粘性价格汇率理论的基础上推导出粘性实际利差模型,阐明了实际汇率与实际利差之间的理论联系。随后,一些经济学家对实际汇率与实际利差的实证研究结果均不支持实际汇率与实际利差之间的理论联系。对此,不断有新的文献出现,从不同角度对这种理论与实际的不吻合的现象给予解释。鉴于此,本文试图对实际汇率与实际利差两者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梳理和介绍,以期为国内经济学界研究实际汇率与实际利差关系问题提供一个理论参考。

    2008年02期 No.150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支持的实证分析

    高艳;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并利用VEC模型及Granger因果检验,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关系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从促进农民增收的效率上来看,非正规金融要高于正规金融。但从短期来看,短期内非正规金融水平提高对农民增收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如长期明显。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2008年02期 No.150 26-2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简论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价值的财务分析

    王玉春;

    如何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价值进行分析是亟待研究的新问题。本文构建了分析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价值的财务指标体系,即从考核基金资产状况、盈利状况和成长状况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分析基金的投资价值,进一步分解三类指标体系,论述了具体的分析指标及其分析思路。

    2008年02期 No.150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外资股权并购与当前我国股市的发展

    周金锐;曾庆梅;

    本文探讨我国股市与通过股权交易的外资并购(以下简称外资股权并购)之间的关系,其中对外资股权并购国企提升被并购国企的托宾Q值(Q=股票的市值/资产的重置成本)进行了理论创新,这对解决目前我国国有法人股解禁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我国股市与外资股权并购做了目前学界还未做过的实证分析,通过分析笔者认为:针对目前我国低迷与宽幅振荡的股市,外资股权并购将是其后续发展的动力之一。

    2008年02期 No.150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财务与会计

  • 海外应收账款拖欠问题研究

    仪垂林;

    海外应收账款拖欠问题正日益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障碍。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海外应收账款拖欠的原因,主要是中国企业缺乏全面的信用管理体系,没有正确认识欠账的风险和成本以及现行的外贸体制等原因。最后本文从内外两个部分提出了解决措施,主要是企业要建立全面准确的信用管理系统以及改革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等。

    2008年02期 No.150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论我国电力企业财会人员需求评估模型的构建

    董延安;

    合理确定财会人员需求数量成为我国电力企业顺利开展财会工作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会计主体数量是决定电力企业财会人员需求数量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受到企业资产规模、业务量、总体员工数和管理跨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推导出了以会计主体为基础的基本需求量评估模型,并利用资产规模、业务量、总体员工数和管理跨度等因素所确定的修正系数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从而提出了我国电力企业财会人员需求数量的综合评估模型,为电力企业合理确定和预测财会人员需求数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8年02期 No.150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公允价值:历史成本的再次修正

    戴云;

    历史成本以其含义简明,易于操作,可靠性强等特点,在现代会计中长期居于主要地位。但随着经济环境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加,资产减值会计成为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背景下对历史成本的第一次修正。经济的虚拟化使得公允价值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他对历史成本的再次修正,带来了收益模式的转变,同时也提升了信息质量。在现阶段,这种修正是对历史成本的扬弃而非抛弃。

    2008年02期 No.150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经营与管理

  • 国际化背景下人才管理的环境分析和对策研究

    肖元真;黄如进;谢连弟;

    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的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要求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国际化背景下的人才和国际化的人力资本,并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和实践。本文作者通过深入调研并结合工作实践,通过比较研究,环境分析、方法再造、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认真研究,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国际化背景下人才管理的环境和方法,供政府、企业、管理和研究等部门的有识之士交流与参考。

    2008年02期 No.150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港口发展的生态位理论研究

    金汉信;霍焱;

    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港口生态位的特点及规律的分析,提出了港口生态位模型和港口生态位竞争合作理论;并从生态位态势、生态位扩充、共生、生态位协同进化和生态系统理论等角度阐述了港口生态位进化机理,突破了传统的港口理论研究方法,为港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生态方向。

    2008年02期 No.150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基于竞合模式的县域旅游经济一体化深度协作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徐文燕;

    黑龙江省县域旅游经济发展面临着盲目竞争、合作不足等诸多问题,强化黑龙江省县域旅游经济合作,有利于加快东北亚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县域旅游一体化合作也会面临一系列障碍和矛盾,采取竞合模式是一种现实的选择。针对黑龙江省县域旅游资源相似、县域空间相邻等特点采取竞合模式来实现县域旅游经济一体化深度协作,对协调旅游空间竞争和建立区域空间合作关系可以起到显著的协调作用。

    2008年02期 No.150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社会·政治·法律

  • 对二战后发展理论及官方发展援助关系的思考

    仲鑫;

    二战结束后,发展的理论经历了从经济发展观到可持续性发展观的演变,官方发展援助的实践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这种演变,本文力图通过对发展理论及官方发展援助实践动态演变的阐述来揭示发展的理论与发展实践之间的关系,即发展理论如何影响官方发展援助,人们如何通过对官方发展援助实际效果的观察来反思当时的发展理论,并对其进行修正和调整,在这种指导、实践、修正、反思的过程中发展理论和发展援助实践不断趋于成熟与完善。

    2008年02期 No.150 56-5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学模式研究

    许爱花;

    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实习与课堂教学一样,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学习模式。没有社会工作实习,就无法实现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从社会工作实习的特征、目标、原则入手,分析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形式、内容以及社会工作实习中的角色与责任,并针对当前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困境,对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模式提出了建议。

    2008年02期 No.150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附随义务的法理分析

    崔文星;

    附随义务规则以诚实信用和正义为理念基础,附随义务法定化赋予了诚实信用和正义等抽象规则以强制力,我国合同法对附随义务进行规范是合理的。

    2008年02期 No.150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司法的情感向度——以对涉诉信访现象的解读为切入点

    曹也汝;孙建;

    法律既有赖于国家的规范指引与强力保障,也离不开人们的情感支持。本文从涉诉信访这一当前司法工作所面临的难题入手,分析公众对司法的情感认同对于司法实践的重要意义,指出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情感迷失是造成涉诉信访现象泛滥的直接原因之一,进而提出重塑民众对司法的情感认同的改革建言。

    2008年02期 No.150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文史哲

  • 科学发展观视角中的生产力

    冯泓;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们的一切工作,首先要正确认识和理解生产力及生产力标准。生产力作为一个系统,包括质与量两个方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从质与量两个方面认识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首先要提高生产力的质,主要是生产力三方面基本要素的质;要重视生产力量的多元化,核心是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不能只注重GDP总量及增长率。生产力标准有其相对性,生产力发展最终要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改革的成果必须惠及广大人民。

    2008年02期 No.150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弘扬儒家仁学思想精华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谢树放;

    儒家融"爱"与"礼"一体的仁学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爱精神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灵魂,贯穿于儒家忠、孝、悌、恕各项封建伦理、政治原则规范。经剔除封建糟粕,我们须充分认识儒家仁学所蕴含并强调的公忠爱国、民本爱民、忠恕爱人、修身自爱的思想精华,对我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尤对加强官德政德党风行风建设,以促进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有积极意义,我们须大力弘扬。

    2008年02期 No.150 76-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列宁关于过渡时期阶级与国家问题的基本思想

    石镇平;

    在共产主义社会(包括第一阶段)不存在阶级和国家的问题上,列宁与马克思、恩格斯是完全一致的。关于过渡时期,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束,而是阶级斗争的新形式、阶级斗争在新条件下的继续,过渡时期将是阶级斗争最残酷、最尖锐的时期。20世纪以来各社会主义国家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左右摇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混淆了过渡时期和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界限。列宁关于过渡时期阶级和国家问题的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8年02期 No.150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近十年(1998—2008)中国的加拿大文学研究

    韩静;

    本文对1998年至2008年以来中国加拿大文学研究的现状(主要从博士论文、硕士论文、期刊论文、著作、课题等)进行多维角度的调查和分析。通过分析现状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并对加拿大文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8年02期 No.150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高等教育研究

  • 论社会思潮的多样化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于海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反映社会存在并与社会实践同步的社会思潮逐渐成为在社会范围中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思想意识。这种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对于开拓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各种社会思潮,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008年02期 No.150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与校园文化建设之融合

    吴国英;

    随着高校社团的蓬勃发展,其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日益彰显,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培养学生能力的阵地。社团与高校存在必然的依赖关系,高校社团建设应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协调同步发展,并努力使两者相融合,才能使其健康成长。

    2008年02期 No.150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高校人事跟踪服务体制及其建构

    李骏;吴三红;马炜;

    "人才强校"战略的提出,使教师人力资本运营成为目前高校最为重视的问题。构建跟踪服务体制契合了高校人事工作从"管理"到"服务"理念的嬗变,是在目前高校事务性工作外包的新形势下,从战略管理的高度最大限度地发掘教师人力资本潜力、进一步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学校发展的重要举措。

    2008年02期 No.150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从教学价值视角看教学模式的流程再造

    金志云;

    教学价值是教学活动追求的目标与意义,更是满足、融合师生需要的体系。本文以实现当前大学教学中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模式为例,运用企业流程再造理论,在"全景式"描述大学课堂教学困境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与整合大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要素,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大学课堂价值链,设计了具有一定应用性与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环节与评估指标体系,初步进行了运用战略管理的思维进行基于教学价值的流程再造的教学试验。

    2008年02期 No.150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 论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胡玉东;

    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有必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本文探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出通过创新教育方法、丰富教育内容、增加教育实效,指导高校毕业生成功就业。

    2008年02期 No.150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初探

    吴正浩;

    辅导员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需要重视和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彻底解决目前辅导员队伍不稳定、角色定位不明确等状况,建立一支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对于提高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有着非常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08年02期 No.150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