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国民经济与产业经济

  • 制度环境、人力资本分配与服务业企业创新——基于世界银行中国服务业企业调查的经验研究

    李杏;侯佳妮;

    基于中国转型经济下独特的制度环境,利用世界银行2012年公布的中国服务业企业微观数据,从学历结构和性别结构角度考察了人力资本分配对服务业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学历结构的改善对服务业企业创新有明显促进作用,人力资本性别结构的作用则不明显;制度环境方面,非正常支付削弱了人力资本学历结构对服务业企业创新绩效的正面影响,而政府干预、法律保护程度以及金融发展水平未发挥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显示,对于生产性服务业而言,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为此,需进一步增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供给,营造公开透明的营商环境,进而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分配对服务业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

    2018年05期 No.213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全球价值链位置决定价值获取程度吗?——基于长度和强度的产业“微笑曲线”检验

    闫云凤;

    从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双重视角,绘制包含长度和强度两个维度的"全球价值链(GVC)位置-增加值率"曲线图,检验GVC中产业部门层面的"微笑曲线"是否存在。结果表明:仅有"C06纺织、服装与皮革制造""C11化学品及化学制品制造""C17计算机、电子产品和光学产品制造"3个产业部门存在"微笑曲线"。2000年中国"C06纺织、服装与皮革制造业"从GVC中获得了相对较高的增加值率,但到2014年中国这一优势几乎消失;中国的"C17计算机、电子产品和光学产品制造业"主要是从其他发展中国家产业链中获益但增加值率非常低。为此,中国应建立GVC导向的产业政策,专注于特定商业功能的升级并提高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增加值率。

    2018年05期 No.213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8K]
  •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戴枫;吕晓一;

    考虑到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空间外溢效应,基于2004—2013年我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首先通过莫兰指数验证各省(市)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然后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各省(市)城乡收入差距空间上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外资进入对我国各省(市)的城乡收入差距都有显著负效应,这一效应不仅体现在会降低本省(市)的城乡收入差距,还体现在会降低周边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从东、中、西部3个地区来看,FDI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又不尽相同:东部地区的外资会扩大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西部地区的外资则有利于本地区和周边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从空间视角分析FDI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不仅有助于更全面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助于针对不同地区采取有差异的外资政策,更好发挥外资的收入分配作用,提高我国居民收入的整体福利水平。

    2018年05期 No.213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中国产城融合的影响因素识别与空间效应分析

    王晓红;冯严超;

    基于2003—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广义空间模型,就产业升级、城市扩张等关键因素对产城融合的影响进行了识别和相应政策讨论。结果表明,产业合理化是推动产城融合的主要动力,而产业高级化并未有效促进产城融合水平的提升,城市扩张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资源配置低效问题,产业升级与城市扩张在推动产城融合方面的协同性较差;产城融合具有明显的"时间惯性",即滞后一期的产城融合会对当期的产城融合产生正向影响,特别是在考虑动态因素的情况下,产城融合在不同区域城市中都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周围城市产城融合水平的提升会促进本地城市产城融合水平的提升。

    2018年05期 No.213 3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金融与投资

  •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出口企业利润的影响——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实证研究

    沙文兵;李莹;

    基于2005—2010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出口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人民币实际升值对出口企业盈利能力具有显著负面影响;分企业类型的研究发现,人民币实际升值对中高技术密集度出口企业利润的负面影响最大,对低技术密集度和中低技术密集度出口企业盈利能力的负面影响次之,但对高技术密集度出口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管理水平、创新能力以及现金流动性对其盈利能力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企业负债规模对其盈利能力具有负面影响,企业投资水平对除高技术密集度行业之外的企业盈利能力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行业出口渗透率仅对中高技术密集度行业的利润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2018年05期 No.213 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 国内外原油市场与汇率市场的交互相关性分析

    王刚;王宏勇;

    原油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平稳运行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两大市场的波动特征及相互关系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以大庆原油和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分别作为国内和国外原油市场的代表,以美元兑人民币作为汇率市场的代表,运用多重分形统计分析法研究三个市场的波动特征及市场间的交互相关关系,同时使用分形特征统计量度量三个市场的风险大小。实证结果发现,这三个市场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交互相关关系,且这种关系具有多重分形性特征。汇率市场所隐含的风险最大,国内原油市场的风险比国外原油市场的风险大。此外,发现小波动与大波动的长程相关性和序列的胖尾分布都是形成多重分形性的原因。

    2018年05期 No.213 4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9K]

工商管理与公共管理

  • 国家所有权、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国际化扩张

    钟熙;宋铁波;陈伟宏;翁艺敏;

    企业中的国家所有权能显著影响企业国际化扩张活动,这与以往研究结论并不一致。简单地探讨国家所有权与企业国际化扩张之间的线性关系,以及对高管团队特征的忽视可能是前期结论存在矛盾的两个重要原因。为此,基于2010—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从高管团队特征视角出发,提出并检验了国家所有权与企业国际化扩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国家所有权与企业国际化扩张程度呈倒U型关系;第二,高管教育水平与高管国际经验显著调节了国家所有权与企业国际化扩张程度之间的关系,女性高管数量对上述关系则无显著影响。上述发现不仅有助于缓解前期文献对国家所有权与企业国际化扩张程度关系的研究分歧,对企业如何利用国家所有权实现更快、更好的成长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018年05期 No.213 5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网约车顾客满意度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宗文;陈文雅;

    网约车作为共享经济时代重要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青睐,研究网约车顾客满意度以提升其服务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将网约车顾客期望作为初始变量,以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为中介变量,以顾客满意为结果变量,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南京市网约车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研究发现,顾客期望对顾客满意影响不显著,感知价值对顾客期望与顾客满意的关系有完全中介作用,感知质量在顾客期望与感知价值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对顾客满意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会进一步积极影响顾客忠诚;另外,从标准化的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来看,网约车服务的价值感知比服务质量感知对顾客满意的影响更大。

    2018年05期 No.213 6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生态文明与能源经济

  • 能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优政策设计——基于CGE模型的实证研究

    邱立新;徐海涛;

    针对我国现阶段能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构建基于KAYA等式和CGE模型的中国能源-经济-环境混合模型,模拟研究不同政策变量调整对能源经济结构变化的敏感程度及各变量对二氧化碳减排成本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第二产业总额占GDP比重的调整对能源及环境的影响较为显著,且变量呈现高敏感度,边际减排成本呈递增趋势;出口贸易总额占GDP比重的下调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较大,且由于对能源及环境数据的低敏感性,其边际减排成本呈递减趋势;能源效率的提高对能源及环境改善最为显著,且不同能源技术对同一政策变量的敏感程度不同。在模拟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多种优化组合策略,并据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制定能源环境政策时应统筹兼顾,以经济政策为主、技术政策为辅,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二是政策实施需要循序渐进,避免减排成本过度波动、增加减排成本及难度;三是政策制定应因地制宜,经济发达地区应承担更多的减排义务,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优先发展经济。

    2018年05期 No.213 7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 产业结构变迁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能源品阶核算的视角

    郭文;

    区分各种能源的品阶,提出一种适用于不同品阶能源统计核算的等效电核算法;在此基础上,结合2005—2015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变迁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等效电核算法考虑了能源之间的品阶差异,能更准确地核算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变迁对能源消费结构具有显著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都对能源结构清洁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控制变量中,区域整体技术进步有利于能源结构清洁化发展;清洁(非煤炭)能源价格的下降能够促进能源结构的清洁化;经济发展水平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不显著。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可知,能源平衡表的统计核算中可采用等效电核算方法,产业结构的调整应更加注重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且应鼓励和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

    2018年05期 No.213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陈向阳;李奕君;

    在经济新常态与环境问题突出的双重压力下,研究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推进低碳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理论模型分析,然后利用广东省1995—2014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脱钩模型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检验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论模型推导发现,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一种先递增后递减的倒"U"型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且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负,表现为反向修正机制;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大多数处于弱脱钩状态;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的关系,并得到碳排放与能源消费在未来出现的拐点。为此,必须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和低碳能源体系,并着力控制工业和交通领域的碳排放。

    2018年05期 No.213 98-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