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君;叶世杰;肖明月;吕品;
基于专利知识复杂度的视角,测度了中国266个地级市的创新质量,并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创新呈“量增质降”特征,但地区分化趋势明显;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促进了城市创新数量增长,但却抑制了创新质量提升,且上述影响呈逐年加深态势。异质性分析发现,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降低了创新多样性,提高了创新遍在性,对发明专利的提升作用弱于其他专利,对一、二线城市创新数量和其他城市创新质量的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显示,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通过强化政府创新投入、激励城市创业和加强人才引进扭曲了创新政策效果,从而导致城市创新陷入“量增质降”困境。未来应持续完善创新质量评价方法,着力构筑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实施创新政策和考核体系,加快突破创新困境。
2022年04期 No.236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 郭金花;陈鑫;郭檬楠;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从创新要素集聚视角探究创新政策试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机制,能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政策试点(简称“创新政策试点”)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6—2017年中国285个城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创新政策试点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创新政策试点能有效促进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要素集聚是政策试点推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原因,主要通过促进人才集聚、研发资本集聚和技术集聚等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地,受地理区位、行政等级及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不同类型城市政策效应有所差异,东部城市、省会城市及一、二线城市等优势特征城市,创新政策试点效果明显,而中西部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影响效应不显著。
2022年04期 No.236 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 熊德斌;杨迪;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重大历史使命。为扎实促进共同富裕,发挥中小企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作用,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构建发展战略和银行业结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逻辑机制。研究发现: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以中小银行占主体的银行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直接的缩小效应,两者通过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间接的负向影响;发展战略和银行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呈现显著的异质性,西部地区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作用更为显著,东部地区以中小银行占主体的银行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负向驱动效应最强。
2022年04期 No.236 23-3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4K] - 吕久琴;惠丰廷;
立足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关键词频数统计方法,量化2008—2017年305项中央针对制造业的减税降费政策,发现政策效果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异质性不仅体现在地区上,还体现在公司特征方面。地方政府效率较低、财政压力较大及欠发达地区的企业、管理能力较弱以及国有等企业都上交了相对较多的税费,减税降费能够显著地降低企业的税费。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降低的税费提升了这些企业短期的全要素生产率。该结论为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提供了地域范围以及企业特征方面的数据支持,验证了减税降费对企业的治理作用,提供了共同富裕战略不断推进的经验证据。
2022年04期 No.236 3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