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玉婵;罗明忠;
基于中央“一号文件”的文本内容,系统梳理了2004—2024年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政策的发展历程和目标定位,并基于环境、供给和需求三大维度的政策工具视角对政策文本展开量化分析。研究发现,近20年来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政策改革主要经历了完善基本经营制度、产权明晰与股权量化以及深化改革三个阶段。从整体看,中央政府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工具使用存在“环境型>供给型>需求型”的偏好失衡。尽管随着发展阶段不断演变,政策工具呈现出多样化和均衡化特征,但上述结构性失衡格局仍未能打破。从局部看,各类子政策工具使用也存在不均衡现象,表现为中央政府对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等环境型子工具、人才支持和项目供给等供给型子工具、服务外包和政府采购等需求型子工具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因此,必须调整优化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政策工具结构,以适应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市场竞争需求。
2025年04期 No.254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陈江华;杨凯月;李道和;贺亚琴;
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农地资源禀赋,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基于2023年江西省村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村集体经济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过内生性缓解、替换被解释变量和更换估计方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降低农地细碎化、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推动农地流转租金上涨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异质性分析显示,高标准农田建设显著促进村干部评价得分较低、农田规模较大、到乡镇距离较近村庄的农村集体经济。为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应因地制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建设力度,着力降低农地细碎化,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农地流转。
2025年04期 No.254 1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华中昱;朱红根;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脱胎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具有独特的出场语境、运行机制与实践进路。它在历史演进中完成适应与自我革新,在产权制度改革中激发内在潜能,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持续壮大,构成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出场语境与时代定位。在此条件下形成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产权激励+制度引领”的动力机制、“主体生成+资源开发+组织动员”的作用机制以及“经济增益+社会福祉”的效能机制,推动着农村集体经济的繁荣发展。因此,要继续理解“统与不统”、把握“首要任务”、坚持“因地制宜”、聚力“多元配套”,持续挖掘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蕴含的创新与质变。
2025年04期 No.254 2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刘鑫;闫晨莹;米镜达;
新质生产力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质变跃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探讨其驱动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从企业创新、绿色低碳和社会责任三个维度构建理论模型,以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公司年报文本数据,结合生成式大语言模型GLM-4与BERT模型进行关键词筛选与语义优化,量化测度企业人工智能应用程度,实证检验其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企业新质生产力,主要通过促进企业创新、绿色低碳转型和社会责任履行三条路径发挥作用。此外,冗余资源和数字经济发展增强了人工智能的驱动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工智能在促进高新技术和非东部地区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方面更为突出。研究结论有助于引导企业加快人工智能应用进程,并为其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实践参考。
2025年04期 No.254 3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