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经济改革与发展

  • 30年来我国宏观调控:经验、趋势与完善路径

    万勇;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历了六个阶段的宏观调控。30年来宏观调控的经验表明:调控要见势快,力度得当,调控手段要以经济手段为主并积极关注价格波动。30年来我国宏观调控显示出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从行政手段向经济手段过渡、从注重单一总量调控向总量与结构并重转轨等趋势,完善我国宏观调控要沿着管理体系、目标体系与政策体系三条路径出发逐步进行。

    2008年04期 No.152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困境剖析与机制重塑

    阮爱莺;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特别是2006年开始实施新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后,政府已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主体,但是新的经费保障机制仍然没有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本文认为,应当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改革分税制财政体制,制定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均等化基本标准等途径,重塑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2008年04期 No.152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美国的次贷危机及对中国的警示与借鉴

    陶美珍;

    文章阐述了美国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的次贷危机,分析产生原因,对美国和世界的应对措施进行评述。着重介绍了中国的反应和影响,数据显示,美国次贷危机升级,中国大幅增仓颇令人费解;对中国的影响体现在持有的美国次债账面价值大幅减少,危机引发的美元贬值对我国出口影响较大及弱美元给中国通胀造成压力。作者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警示和借鉴主要是:提高住房抵押贷款质量;防止房地产市场过热;建立信用分级制度;稳健地推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程。

    2008年04期 No.152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

    张继良;蒋华夏;

    本文从城市竞争力的概念、理论、模型、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等方面阐述了城市竞争力研究的进展,总结了城市竞争力研究的趋势,并从城市竞争力实证分析的角度指出应更多地关注基于要素内部关系的、动态的研究。

    2008年04期 No.152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流通与贸易

  • 应对粮价异常波动的对策研究

    李全根;

    我国粮食生产自2004年至2007年已连续4年增产,国内粮食供给相对充裕。但与此同时,粮食市场却波浪迭起、涨风不断。宏观调控措施似乎也难迅速奏效。除了国际粮食市场涨风波及等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目标的公益性与粮食零售市场受控载体营利性的矛盾。也即粮食零售市场缺乏一个具有导向功能的服务网络。当务之急是要在粮食零售市场建立、健全以国有或国有控股中心粮店连锁经营为主干,以个私粮商为羽翼的新型粮食零售市场服务网络,成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前沿阵地。

    2008年04期 No.152 20-2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主体功能区建设对“新苏南模式”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张韬;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的要求,以及国务院关于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等有关要求,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已经基本完成,根据国家发改委颁布的《省级主体功能区技术规程》(试用)要求,2008年各个省、市、自治区要完成省一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这一涉及到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必将会对"新苏南模式"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对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背景和面临的障碍,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以及主体功能区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进而提出了苏南地区优化开发的一些基本思路。

    2008年04期 No.152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技术溢出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形成

    李春顶;

    国际贸易是技术溢出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南北贸易模型中,南方国家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足,会模仿和盗版北方国家的技术产品并返销到北方,这时北方国家如果制订较高的关税,挑起贸易摩擦则能够抑制南方的盗版,并维护了本国企业的利益以及阻止技术溢出的发生和扩大,从而贸易摩擦在这里扮演了抑制技术溢出的作用。本文构建了一个南北贸易模型证明该思想和结论。

    2008年04期 No.152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金融·财税·保险

  • 世界银行对华援助的成就、特点、趋势及应对

    黄顺武;

    世界银行的援助在中国的经济改革、经济增长和扶贫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在贷款数额、部门结构、区域分布和方式上都体现出了新的特点。面对世行对华援助的新趋势,中国应该站在新兴加转轨的发展中大国的立场,提出应对之策。

    2008年04期 No.152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改革以来中国财政支农效率的实证分析

    彭克强;

    改革以来,财政支农效率低下已是不争事实,但理论界对其主要成因尚缺乏前瞻性研究成果。本文基于1978~2005年统计数据,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对中国财政支农效率作出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改革以来,财政支农效率低下且与金融支农积极性不高互为表里。本文认为,单纯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是不够的,必须整合财政和金融两股支农力量,使二者发挥各自支农比较优势,实现既提高财政支农效率又放大支农资金规模,从而大幅提升资金支农的整体能力。

    2008年04期 No.152 35-3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 税收筹划动力源泉分析

    孙进营;张峰;马骥;

    在税收筹划特定的形成机理下,构建边际税率差模型,发现企业存在内在驱动因素使其选择税收筹划来增大企业的税后收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动机。这一内在驱动因素就是边际税率差最小化。

    2008年04期 No.152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 货币供给影响股票市场的协整分析

    肖新成;谷新辉;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股票市场逐步成为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传导渠道,虽然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还不够完善,规模较小,其作用的发挥也极为有限,但实践证明,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途径的作用正日益显现。文章运用单位根、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探讨了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得出货币供应量变动对股价指数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2008年04期 No.152 45-4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财务与会计

  • 基于ERP环境下的ABC理论及其运用

    陈良;

    ERP和ABC是提高企业信息的质量(相关性)的主要手段,而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企业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本文基于财务管理、标准成本、库存管理以及生产计划与控制等四个方面对ERP和ABC进行有效地结合,从而有利于企业价值链的优化、促进竞争能力的提高。

    2008年04期 No.152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论上市公司财务形象的塑造

    陈榕;

    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决定了企业必须研究和塑造企业财务形象,企业财务形象的优劣不仅影响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而且对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都有重大影响,企业财务形象是企业财务实力在市场上的反映。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财务形象的树立和培养尤为重要,上市公司必须把树立和培养财务形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2008年04期 No.152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基于权变理论的政府管理会计环境与政府管理会计变革:回顾与展望

    张曾莲;

    影响政府管理会计的环境因素是政府管理会计变革中的重要命题。政府管理会计环境的变化是政府管理会计变革的动因,并且能有效地评价政府管理会计变革的可行性。本文对该领域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分析,勾勒出此类研究的框架,以明晰研究思路,更好地指导未来的研究。

    2008年04期 No.152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基于博弈视角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分析

    赵海红;

    本文引入博弈论分析会计信息的披露,指出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实际上是博弈各方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追逐"纳什均衡"的结果,但在会计信息的提供和需求的博弈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逆向选择的发生,供给者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使用者选择不相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这就导致劣质会计信息驱逐优质会计信息,这不是一个反复博弈的结果,不是纳什均衡。

    2008年04期 No.152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我国各省供销社体系财务结构质量分析

    张衡;李常安;方盈;

    本文利用全国供销总社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揭示了2004—2005年我国30个省份的供销合作经济财务结构差异。文章首先通过财务结构指标体系确立财务结构质量的综合指标,在此基础上来评价各地的合作经济运行主体状况,接着按其因子得分的排序和聚类分析结果对全国30个省份的财务结构质量状况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2008年04期 No.152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经营与管理

法学研究

  • 权利冲突:逻辑与现实

    范毅;

    权利冲突问题是近年来法理学和民法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包括宪法学在内的许多法学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在权利冲突问题的研究中,无论是权利冲突的界定,还是权利冲突的形式,无论是权利冲突的原因,还是权利冲突的化解,都既不能没有逻辑视野的开拓,更不能没有现实世界的观照。

    2008年04期 No.152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 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探讨

    李磊;

    在现代社会,传统知识的价值凸现。对传统知识的不当利用日益增加,这不仅危及了传统知识的生命力,而且侵害了权利主体的合法利益。传统知识作为一种私权,应当纳入到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视野。首先应在国家层面,完善本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以此为基础推动保护传统知识的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构建。

    2008年04期 No.152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TBT协议》下我国企业的标准化战略

    李煜;

    标准化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规则的活动。标准化对我国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为在WTO的框架下,标准化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双刃剑":一方面具有促进国际贸易,便利贸易自由化,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环境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技术标准,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体系,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贸易保护的措施,阻碍了WTO所倡导的自由贸易,对公平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带来了障碍。因此我国企业要充分利用TBT协议,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期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

    2008年04期 No.152 88-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高等教育研究

  • 从碎片化到一体化——基于本科生与研究生《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特点的思考

    张为付;

    本文分析了经济学与管理学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的不同内容与特征,认为本科生的课程教学呈现碎片化,研究生教学呈现一体化趋势,进一步的分析又表明这一现象是符合不同层次学生教学规律的。文章最后对研究生《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与论文选题相结合提出建议。

    2008年04期 No.152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道德观念多元化背景下的高校师德建设

    桂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利益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高校是思想文化碰撞的前沿地带,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价值观念的冲击。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教师的核心是高素质的师德。只有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才能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全社会道德素质水平的提升。

    2008年04期 No.152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

    许苏静;

    根据中央十六号文件精神,为了更好地利用"两课"主渠道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力争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中央对原有的"两课"体系作了新的调整并在2006年级学生中开始实行。其中原有"两课"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拓展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了将新课改后的这门课程开设好,我们教学组高度重视,积极致力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的改革,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建设成令学生终身受益、受学生欢迎的精品课程。

    2008年04期 No.152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基于网络化关系的高校资源整合战略

    阎小平;

    基于网络化关系的高校系统是一种网络化的组织形式,网络资源成为其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本文从网络化高校系统的特征分析入手,探讨了网络资源对网络化高校系统竞争优势获取与保持的内在作用机理,分析了网络化高校系统教育资源整合战略的内涵,并指出了网络化高校系统教育资源整合战略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2008年04期 No.152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浅析网络文化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茅炜;

    网络的迅猛发展,影响着大学生,也影响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高校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针对新特点,占领新阵地,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网络的结合。

    2008年04期 No.152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本科教育质量问题浅析——基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个案研究

    张新厂;钟珊珊;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凸显。鉴于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人们广泛关注本科教育数量扩充与质量保证之间的协作问题,不断探讨如何建立和完善本科教育质量监控机制。本文在简要介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础上,提出对于本科教育既要坚持统一的质量标准,也要认识到质量标准的层次性,不同层次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作者选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进行案例分析,介绍其保证本科教育质量所采取的措施,提供了监控本科教育质量的建议,以期为其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008年04期 No.152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