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鸣;王志帆;陈峰;
利用新经济地理学中核心-边缘(CP)模型,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4年两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估计。结果表明,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客观上产生了促进农民进城务工的效果,但也受到城乡收入差距因素的制约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即只有当区域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且超过一定门限值时,这一作用才呈现正向的促进效果;反之,则有可能阻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同时探究城乡收入差距各子维度对劳动力转移的不同影响效应,通过关键维度识别,更细致地解释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异质性影响。最后,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23年04期 No.242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 毛泽盛;郗静;
中国市场利率调控已由直接调控转变为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的引导性调控,后者的关键在于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及其作用的传导。运用EGARCH模型、VECM模型从市场性、稳定性、基础性等层面对我国三大货币市场利率进行分析,筛选出基准功能最佳的利率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并借助非线性自回归滞后分布(NARDL)模型就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是否受公开市场操作非对称影响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全国银行间质押式债券回购利率在市场性、稳定性、基础性方面表现最佳,适合充任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2)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不同期限的回购操作利率对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都存在非对称影响;(3)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对回购操作利率的波动冲击是一个非线性持久响应过程。
2023年04期 No.242 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 谢理;陈长石;
国家高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区位导向型产业政策之一,有助于提高城市技术创新水平。基于2003—2015年中国城市数据,以国家高新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从知识生产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两个方面,系统评价了国家高新区影响城市技术创新的政策效果以及微观机制。研究发现,在控制创新投入要素的情况下,国家高新区对知识生产的直接促进作用不明显,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直接促进作用则非常明显;园区竞争和通勤距离是高新区影响城市创新效果的重要因素;国家高新区能够促进创新要素集聚,间接地促进城市知识生产;国家高新区有助于企业家精神的形成,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为进一步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和城市技术创新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2023年04期 No.242 2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 程进;李沛东;
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增强中国综合国力意义非凡,其中城市创新是国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1998—2013年中国23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城市发明专利授权数作为衡量城市创新能力的指标,基于中国加入WTO后获得美国授予的永久正常贸易伙伴关系(PNTR)地位这一准自然实验框架,使用倍差法,研究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对城市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对城市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从影响机制来看,出口规模扩张和产业结构优化是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促进城市创新的重要渠道;(3)相较于内陆城市而言,沿海城市的创新能力受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的促进作用更大。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论对于中国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
2023年04期 No.242 3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